政大商學院辦專業成長工作坊 邀教師共同精進EMI教學技巧
by NCCU_OIP | 1 月 23, 2025 | 活動花絮
【商學院訊】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參與式教學與研究發展辦公室與商學院ETP/EMI Program辦公室於12月19日共同合辦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以「掌握EMI教學精髓」為題,特地邀請多次獲得商學院教學特優獎,與本校學士班英文專業績優課程獎的企管系曹銀愛老師以及許育瑋老師蒞臨,以他們的自身經歷,分享作為新進老師應如何準備英語教學,期許透過他們的教學經驗,將優良的教學知能與技巧有效傳承。
建構一致性教學模板 善用小組討論建立學習環境
工作坊一開始,邀請來自韓國、本身為心理學背景的曹銀愛老師,向大家分享自己從事英語教學的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準備英語課程。一登場,曹銀愛邀請在座參與者,找一位自己不認識、不熟悉的人,運用三分鐘的時間討論三個問題,分別為:(一)你認為學生對英語課程的期望是什麼?(二)當你設計一門英文課程時,與準備中文課程有什麼不同?(三)你會考慮和決定哪些事情?他指出,這三個問題,是在設計新的課程前,他會不斷思考的問題,可以有效幫助自己規劃出更完善、適合學生的課程內容。
曹銀愛老師過去曾在三個國家、針對不同領域的學生教授過全英課程,多年的教學經驗促使她不斷地試錯。她觀察到英語系國家學生仍會有英語水平能力不均的現象,且無論哪個國家的學生,皆不希望在課堂中感受到自身的落後,同時擁有相同的期待,希望在英語課程認識國際學生,發展長久友誼。曹銀愛表示,「提供學生一個心理安全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學習和同儕互動十分關鍵。」因此,她建議各位老師可以創建一個使用於整學期的課程結構或模板,例如,她會以小組或雙人討論開啟課堂,讓學生針對當天的課程主題進行討論,接著她會邀請學生分享,隨後帶入約莫15分鐘的迷你講座,由她引出課堂核心,幫助學生理解較抽象、複雜的理論,接著她會再邀請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嘗試套用理論進行討論,最後再進行課堂總結。
「每一堂課有一致性的結構,有助於幫助師生建立課堂默契。」不只是推薦教師們創建教學模板外,曹銀愛也建議可以於課堂中組成國際團隊,集結不同國家、背景的學生於一塊,利用小組討論,建立學生安心的學習環境的同時,更促進同儕互動與學習。
無須執著完美語法或發音 僅須有效傳達課程核心
「我認為有時候,如果過於專注於學生,將失去作為教師的本質,以及試圖教導學生,你真正想讓他們理解的內容。」緊接著登場的許育瑋老師,擁有豐富的組織行為、領導學研究背景,有別於曹銀愛老師著重於分享英語課程內容或結構的設計,而是強調教師的自我評估,以及尋求他人建設性反饋的重要性,以提升教學技能。許育瑋認為,在從事英語教學課程前,許多老師們可能會有許多的自我懷疑,但他建議先為自己設立一個現實的期望,「衡量自己的技能、英語能力,看看你擁有多少。」他強調,無須設定過高的標準,執著於完美語法或發音,而是需要專注於有效傳達課程內容。
除了為自己設立一個現實的期望外,許育瑋表示,尋找自己的同事或夥伴練習課堂內容,傾聽他人反饋十分重要,教師們平常也可以透過錄音,回顧教學課程,重新檢視自我,不斷地提高教學技能。許多剛開始從事全英語教學的老師,會習慣性地先撰寫英語講稿,以幫助自己在課堂中發揮得更好,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許育瑋建議,老師們以提示句或符號作為筆記,比起牢記腳本,更容易讓聽眾理解課程核心。演講最後,他提醒老師們在課堂中,須避免過度使用不易翻譯的成語或笑話,避免增添在教學中不必要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