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NCCU_OIP | 2 月 15, 2023 | 活動花絮
商學院國際事務辦公室(OIP)於2月9日舉辦2023年春季交換生新生訓練,讓遠道而來的19國97位交換生可以藉此互相認識並熟悉校園環境,會後也帶領他們前往宜蘭進行文化之旅,透過實地探訪,親身體驗臺灣的風景文化和美食。
新生訓練開始即以有趣的分組破冰遊戲,讓交換生快速熟稔彼此,緊接著由商學院的親善大使們,分享政大校園的特色,以及實用易懂的交換生臺北生存指南,更進一步介紹臺灣的特色食物和景點,並透過實地的校園巡禮,希望交換生們能夠快速適應且融入嶄新的校園生活。
試吃各種不同臺灣道地的蛋料理讓交換生們透過味覺更認識臺灣美食。其中一個試吃的交換生形容皮蛋就像是穿了兩週的臭襪子。
而文化之旅的第一站,便是來到宜蘭礁溪「石園古早味餐廳」,於田野風光間享用道地的特色料理,包含西滷肉、炸菜丸、糕渣,以及自製豆腐乳,交換生對於臺灣傳統菜餚無不躍躍欲試。來自加拿大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的Adam McLean興奮地說,自己最喜歡的料理是「糕渣」,油炸過的酥脆外皮,包裹濃郁鮮甜的內餡,入口彷彿喝到一碗食材豐富的湯,口感獨特又飽滿。來自英格蘭阿斯頓商學院(Aston Business School)的Agnes Warrel對於「蔥香全雞」印象最深刻,因為在家鄉很少能見到整隻雞作為菜餚上桌,搭配鹹中帶點甜味的豆腐乳,順口又下飯。
在西方料理中包含雞頭的全雞是不常見的料理,因此交換學生們在第一次看到豆腐乳雞料理時,第一時間感到很奇特,但在勇敢嘗試之後,這道料理受到許多「挑戰者」的好評。
除了品嚐美食,交換生也在「張美阿嬤農場」體驗手作「竹筒飯」的樂趣,來自英格蘭阿斯頓商學院(Aston Business School)的Kimrun Garcha表示,她最喜歡米飯蒸熟以後,要用力撬開竹筒的環節,而且這種以竹子作為容器的烹調方式非常酷,DIY的步驟也比想像得容易許多。此外交換生在該農場享受了超近距離接觸和餵食動物的時光,也把握難得機會與近來臺灣最有人氣的水豚君、梅花鹿等可愛動物打卡合照。
交換生們學習製作竹筒飯,將洗乾淨的糯米、蝦米和香菇水倒入竹筒中,並用錫箔紙和棉繩將筒口封緊。
文化之旅的最後一站,來到臺灣最有名的夜市之一「羅東夜市」,讓交換生親自發掘在地傳統小吃。「三星蔥肉串」是來自義大利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的Amadis Cleva首先嘗試的夜市美食,他不斷感嘆臺灣除食物多元美味,價格也十分實惠。他亦表示儘管臺灣的特色名產珍珠奶茶在歐洲已經蔚為風潮,但一杯都要超過新臺幣200元。來到臺灣以後,彷彿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處處有驚喜。
本次親善大使之一、風管系二年級吳冠葶分享:「最大的期許就是希望交換生們,能透過這次活動更快地適應臺灣的生活,並交到不同的朋友,即便來自同一個國家的人,原本也不一定熟識,透過這樣的活動,他們就可以很快的拓展交友圈。」除此之外,她也表示參與這次活動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也能訓練英文口說,無論對於國際交換生或當地學生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充實且寶貴的經驗。
「張美阿嬤農場」園區內有提供草葉,讓交換生們體驗近距離餵食羊駝、梅花鹿、水豚等可愛動物。
by NCCU_OIP | 2 月 13, 2023 | 活動花絮
9/25 Mountain cleaning event@ North Coast & Guanyinshan Scenic Area
10/23 Beach cleaning event @ Qianshui Bay
11/01 Teaching event_ The World In Your Classroom (Culture sharing with local high school)
11/26 Shining World Education Foundation_Volunteer on scholarship ceremony
by NCCU_OIP | 1 月 12, 2023 | 活動花絮
永續概念全球發燒,國際間也難得達成逐步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官方共識,但身為臺灣多家國營事業永續委員會委員的KPMG安侯永續顧問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ESG負責人黃正忠卻指出,臺灣的油、電去年共累積虧損超過五千億臺幣,政府補貼讓臺灣的燃料價格全球最低。
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於今(12)日舉辦「企業倫理與 ESG 國際論壇」,下午邀請黃正忠暢談全球ESG趨勢與臺灣角色。他分享去年KPMG「全球CEO前瞻大調查」結果,有72%的受訪者相信消費者對ESG議題的關注會持續提升,臺灣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
KPMG 安侯永續顧問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ESG負責人黃正忠暢談全球ESG趨勢與臺灣角色。
但是當COP26好不容易達成國際共識,決定逐漸減少化石燃料使用量及無效率的燃料補貼;身為台電與中油永續委員會一員的他,卻只能接受這兩家公司去年發生超過五千億新臺幣虧損的事實,顯然臺灣在透過以價制量、減少化石燃料用量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所幸還是有民間企業試圖與國際接軌,像是長期參與氣候變遷COP會議的台達電子,不斷努力接軌國際倡議,不僅提前四年達成SBTi階段性目標,也承諾於2030年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也因此台達電子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各種永續獎項的常勝軍,像是七度獲得「道瓊永續指數-世界指數」產業最高分的榮耀。
台達電子經理許惠卿分享該公司致力永續經驗。
另有身為全球第五大再生能源業者的法國電力再生能源集團(EDF),營業範疇包含風力、太陽能發電與儲能等,其所建造與經營的乾淨能源據點遍及全球四大洲、超過20個國家。法國電力再生能源集團永續發展處永續長Alessandro Frangi表示,臺灣的自然條件優越,是他們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目前已經在彰化負責建造一個離岸風場(環洋),預計明年會再投標一個案場,希望建立臺灣成為再生能源的標竿案例。
絕大多數的企業發展都需要來自銀行的資金奧援,下午場次也特別邀請到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教授暨可持續金融學科主任邱慈觀,分享目前全世界熱議的綠色金融,從歐盟與中國政府的宏觀框架來分析,該如何發展綠色金融,盡可能將資金引導至淨零活動,與利用既有科技可有效減少碳排的轉型活動,以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終極目標。
另外,還有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黃正忠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ESG負責人主持,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顏漏有董事長,綠藤生機鄭涵睿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與鮮乳坊龔建嘉創辦人,探討如何打造一個與利害關係人共好的永續生態圈,並學習成功企業的寶貴經驗與智慧。
合影來賓由左到右:KPMG 安侯永續顧問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ESG負責人黃正忠,鮮乳坊龔建嘉創辦人,綠藤生機鄭涵睿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顏漏有董事長。
by NCCU_OIP | 1 月 12, 2023 | 活動花絮
【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訊】
近年來火紅的ESG趨勢是商業世界新典範嗎?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實踐永續未來!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於今(12)日舉辦「企業倫理與ESG國際論壇」,特地邀請到英國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信義講座教授Christopher Marquis(孟睿思)來臺,以「商業進化:以組織驅動永續」為題演講,並與臺灣管理大師、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進行對談。
孟睿思曾任教於美國哈佛及康乃爾大學等名校商學院,長期投入 ESG領域研究,主要領域為社會創新、企業永續與中國企業發展,除國際期刊論文與哈佛商業個案發表等身外,其2022年最新力作《Mao and Market:The Communist Roots of Chinese enterprise》,更獲選為英國金融時報年度十大好書,及經濟類最佳書籍的殊榮。
師長合照,右起副校長兼商學院院長蔡維奇、英國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信義講座教授孟睿思、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
於對談時許士軍首先指出,隨著社會不斷變遷,商業世界的典範已經從「追求最大獲利」改變為「透過ESG作為讓世界更好」,其中,尤其以G(治理)最為重要。因為過去企業只需要為股東(shareholders)賺錢,但現在必須關心各種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群(stakeholders)權益,同時藉由創新來協調各利害關係人間的衝突。把G做好,就能決定E跟S該做什麼,或該如何做。
也因此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敷使用,現在企業必須融合ESG、治理與當責(accountability)等要素,加上各種創新發展來創造利潤,並逐漸成為商業世界的新典範。
英國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信義講座教授孟睿思以「商業進化:以組織驅動永續」 為題演講。
孟睿思則對此抱持懷疑,他表示ESG及永續雖然已經成為全球主流,但企業端究竟如何看待這種趨勢?孟睿思以貝萊德(BlackRock)創辦人勞倫斯.芬克,去年一封致企業CEO的信為例,如果企業認為擁抱ESG、追求永續是為了更好的績效表現,這種心態顯然不會成為商業世界的新典範,依舊還是股東至上、追求利潤的舊思維。
不過他也強調,從組織管理的角度,ESG對於企業的最大意義是,追求一個更好的組織、更永續的組織文化、吸引最好的人才長期留在組織(最理想的境界是不需要人資部門);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心存ESG(責任消費),透過消費者的力量,結合非營利組織、政府、法規等不同部門,就能讓更多企業自發性實踐ESG、進行社會創新,甚至往社會企業(B Corporation)的方向前進。
英國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信義講座教授孟睿思(右)與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進行對談。
他同時樂觀表示,典範轉移明顯是大勢所趨,不論現在的做法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但透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一定有機會讓世界更好,並解決氣候變遷的重大危機。
與會者大合照。
by NCCU_OIP | 12 月 22, 2022 | 活動花絮
2022年國際商學榮譽學會(Beta Gamma Sigma,The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政大分會於12月20日假政治大學商學院6樓頂尖學園義育廳舉行第十五屆入會授證儀式,由46位來自商學院不同學術專業背景且表現優異的學生參與,並獲頒入會會員證書。
BGS為國際商學院學會組織,授權通過AACSB認證的學校,方得以設立分會。政治大學商學院因傑出的國際化發展,受到該組織的矚目與肯定,於2008年受邀成立政大分會,提供商學院學生更寬廣的國際化發展機會。商學院副院長尚孝純於會中介紹BGS自1913年以來,持續不斷的認證及表揚來自全球受到AACSB認可的商學院優秀學生。在這樣一個頂尖的學會,入會選拔也具有高程度的標準,根據國際商學榮譽學會規定,大學部學生學業總成績須達班上前10%,研究所同學學業成績須達班上前20%,符合上述標準才有機會被邀請加入而政大分會。截至目前為止政大分會會員已達494位。
商學院副院長尚孝純與2022BGS新會員大合照。
今年入會的46位新成員皆認為能夠加入BGS是一項莫大的殊榮。IMBA的馬卡洛同學表示:「當初收到BGS的邀請感到非常的榮耀,對自身能力也帶來極大的肯定及認證。」企管系姚宣竹同學提及:「BGS是國際上具有高知名度的商學組織,得到此認證感到非常的榮耀,也因為BGS在商學領域中具有高公信力,未來不論是求學或求職都能自信的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BGS的資源及人際網絡也是吸引同學們申請的一大動機,風管所唐佳瑜同學談到:「BGS聚集來自全球頂尖的商學人才,期待未來在這個平台和大家互相切磋交流,也期許未來的自己可以透過豐富的學術資源及人脈,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對未來職涯帶來正面的助力。」會計研究所博士班林雀華同學表示:「在美國就學期間就得知BGS的豐富資源及高知名度,對於未來於學術界擔任教職是一項正向的幫助,期許自己在BGS中持續精進專業知識,未來可以帶給學生更多更廣的學問及知識。」
本次儀式由尚孝純帶領46位新入會成員一同宣誓將終身遵守BGS的精神「榮譽、智慧、熱忱」,並且鼓勵全體會員秉持BGS「榮譽、智慧、熱忱」的精神,在未來成為一位有影響力又不忘社會責任的人。更期待大家日後能善佳利用學會中的各項資源,與來自多元背景的成員們相互切磋、交流,為自身實力及學會帶來更多正向的幫助。本次入會授證儀式在師長祝福、同學間的互相交流及合影中,順利圓滿結束。
商學院副院長尚孝純勉勵2022BGS所有新會員。
by NCCU_OIP | 11 月 24, 2022 | 教師教學 , 活動花絮
因應全英語教學趨勢,商學院參與式教學及研究發展辦公室
與商學院ETP/EMI Program共同於11月10日舉辦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主軸為「全英文授課教學設計分享」,邀請財管系陳嬿如教授和企管系朴星俊助理教授擔任主講。活動開場由國貿系蘇威傑教授主持,並歡迎與會師生主動提問並和講師互動。
首先陳嬿如教授分享最早自己於2000年初時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開始為當地台灣交換生進行英文授課。完成學業後她至成功大學任教,「我的財金是用英文學的,所以我不懂怎麼用中文教。」她開玩笑的說道,當時除了EMBA相關課程,她都是以英語授課,且就以「個案式教學」引領學生將財金知識應用於商業案例作實務分析。2014年,陳嬿如任教於政治大學,授課領域著重於企業金融相關課程,在需要較多思辨和討論的課堂主題中,老師發現學生的課堂表現較為被動,因此嘗試用不同方式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透過授課後的課堂問答、課後與學生一對一交流等方式。
ETP/ EMI Program主任蘇威傑致詞歡迎與會者。
「我不要求完美的英文對話,溝通方面能理解才是目標。」,最後陳嬿如提到以英語授課時,她認為溝通時所用的英文,能達成溝通和彼此理解才是目的所在,和書寫時必須是完美無誤的要求,兩者的目的不同,而為了讓學生於課堂中更自在的透過英語對話與交流想法,她著重要求同學大方開口,陳嬿如強調更多的交流和廣泛使用才是學習英文的不二法門。
接著由朴星俊助理教授分享,身為遷居於台灣的韓國人,他首先和大家探討語言的習得過程,「我們從犯錯之中成長。」朴星俊強調學習語言的過程,最有效的方法即是不斷的說,因此在課堂上,他著重於提供一個讓學生能勇於犯錯的學習氛圍與環境,鼓勵學生從一次次犯錯中學習與成長。在分享到行銷的課程教學方法時,「真正的商業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所以我傾向以實務個案和開放式問答讓同學發想討論」。
陳嬿如老師分享課程經營重點。
此外,朴老師也讓學生親身實踐課堂所學的商業策略,透過發起「線上創意小物市集」的課堂專案,讓各組學生設計卡片並宣傳以完成銷售目標,學生不僅得結合所學商業知識做出應用,更在過程體驗團隊合作及商業的實務運作。「做中學,學中做。」商業和語言學習的本質是一樣的。朴星俊總結,透過開放式的討論教學和實驗性的實務教學,他的學生表現出更積極的互動和正面的回饋。
最後工作坊的問答環節,與會師生踴躍提問,包含如何整合校內資源以推行實驗性教學,以及如何平衡專案分組中各別學生之間和組別之間的進度等等問題,「勇於求助!」陳嬿如分享經驗,自己如何主動和資深教職前輩詢問資源管道,及討論教學想法的經驗,朴星俊也分享帶學生完成專案中的過程中,透過組員階段性互評等方式,確保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況一致。
朴星俊老師分享課堂中如何與同學互動。